相关问答
国务院于2016年8月3日发布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的要求。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采取...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途径包括社区康复、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1)社区康复是基于社区康复网站的残疾人康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全国31个省级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地(市)级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县(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辅助器具服务站已形成服务体系,为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等各类残疾人提供知识宣传、信息咨询、辅助器具评估适配、适应性改造、使用培训、辅助器具改造、服务介绍等综合服务。了解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和特点,联系方式可通过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网(http://www.cjfj.org)查询。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市卫生、民政、教育、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技术和服务规范,实行规范化管理,保障残疾人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计生、财政、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全程、系统的康复服务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和完善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残疾人康复补贴政策,推行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制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32人已浏览
680人已浏览
858人已浏览
3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