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夫妻一方有精神疾病可以离婚。如果他们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他们可以在精神正常时起诉离婚。否则,如果精神病人起诉离婚,他们需要先改变监护人,然后通...
是的。精神病人应区分情况,不能完全识别其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他们在正常精神状态下与正常健康人离婚。无法识别自己行为的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和妻子结婚近15年,两年前,她受刺激之后精神开始不正常,常不自觉发呆、唱歌、跳舞、摔东西,甚至自残身体。我见她无好转可能,即趁她清醒时写了一份协议书,双方商量好了自愿离婚,家中部分财产归她所有,并由她在协议书上亲自签字认可。我凭协议书将她送回其娘家后,其娘家不服,认为离婚可以,但财产分配过少,请问这样的协议离婚是否有效? 精神病患者不能“协议”离婚。 根据法律规定,婚姻关系是一种身份关系,一般来说,对于婚姻关系中实体性的权利义务,只能由当事人自己提出主张才行。而精神病患者在法律上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控制能力和辨认能力,自己不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我国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其离婚登记申请。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离婚不能用“协议”方式,而必须通过诉讼,让法院来解决。
患有精神病的一方可以起诉离婚,但需是在神志清醒,能清楚表达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时候提出。如果患有精神病的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由法定代理人提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规定,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精神病人是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不适合协议离婚。因为精神病人不具备独立甄别事物的能力,如果双方在离婚时,有一方不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另一方采取欺骗或者隐瞒的方式离婚的,发现后可以选择起诉要求法院撤销民政部门核发的离婚证和离婚协议。另外,想离婚的一方可以选择诉讼的方式离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1人已浏览
414人已浏览
399人已浏览
3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