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般如果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确认专利被侵权: 1、专利权处于有效期内; 2、他人未经许可实施了专利; 3、行为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根据《...
专利侵权可以根据以下条件判断: 1、实施的行为以已经注册的专利为基础; 2、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 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4、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判定成立专利侵权行为的办法: 1、确定被控侵权产品的相应技术特征。也就是根据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对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进行对应的分解。 2、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将经过分解后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特征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
对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判定的标准是看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落入,则构成侵权。发明专利的侵权判定标准则是将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进行对比,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时,应当以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而不是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或措辞为准。 2、根据全面覆盖原则,将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应比较,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则构成侵权。具体分四种情况: a)、包含---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b)、上位概念涵盖下位概念---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被控侵权物是下位概念; c)、新增加---被控侵权物在利用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 d)、从属专利---被控侵权物是对先专利技术的改进,并获得了专利权,属于从属专利,未经先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从属专利。以上是发明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
事实经过: 专利权人,民营生产型企业(以下称A方) 民营生产型企业,(以下称B方) 民营咨询服务型企业,(以下称C方) 案例:A方认为:B方生产的产品所实施的工艺方法是仿效A方专利申请公告后的专利技术,至此前与B,C方未有过任何联系,称B方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专利技术信息,侵犯了A方的专利权,而且该产品已大量投放市场销售,为此状告B方,通过法律程序仲裁这一侵权案,要求B方立即仃止该产品生产、销售,对已投放市场形成销售的产品以及由于B方的仿冒行为造成A方的市场销售损失,赔偿A方30万元经济损失费。此外,C方在未经A方同意的情况下,以商业牟利形式将A方的专利技术资料擅自转让给B方并收取费用,致使B方掌握了该专利技术,应负有连带责任,要求赔偿5万元。 B方认为:确认在该产品的制造工艺上有部分是参照A方的专利技术,但又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扩展了新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并且认为A方的专利资料是由C方提供的,直接的责任人应该是C方,与B方无关。因为该专利资料是C方以300元资料费转让给B方,专利资料文本也未注明不得仿冒字样,并称C方是专业、合法的科技咨询服务单位,为此B方获取相关的技术资料途径是合法的。A方提出的侵权行为应由C方承担法律责任。 C方认为:C方是通过工商、行政、税务等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经营性科技咨询服务单位,并自建网站(有备案、注册)发布有关专利文摘供求信息,信息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及相关官方部门,官方网站有提供免费的专利文摘资料下载(打包的汇编资料收取工本费)。应B方的需求,C方从官方渠道和自备的信息库检索、收集到相关的专利技术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共约有100余条不同内容的文摘资料,提供给B方,收取300元的资料费。以光盘形式提供,在光盘及文本内容中确未注明不得仿冒等类似字样,事后没有参与B方获取专利信息后的一切活动。C方称:专利技术是以“技术的充分公开换取法律保护”是专利法的基本原则,至于向B方收取费用仅是低廉的咨询服务费,不存在技术转让之说,因此C方的经营活动是合法的。不承担侵权的连带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8人已浏览
486人已浏览
599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