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财产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1、强制划拨;2、强制扣缴;3、强制退还;4、强制拆除。(2)人身行政强制执行方式1、强制拘留2、强制传唤3、强制履...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的是如下几点: (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二)划拨存款、汇款; (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特定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手段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得到贯彻落实的一种执法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是:一是行政性,发生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由特定行政机关实施;二是强制性,基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作用,强行抑制相对人的意志,迫使相对人服从;三是执行性,旨在确保实现法律
1、性质上的限制 公司不具有自然人所具有的自然性质,如身体、性别、种族等,所以,公司也不享有自然人基于其自然性质所享有的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婚姻权等人身权等。 但是公司仍享有某些特定的人身权,如名誉权和荣誉权。 2、法律上的限制 (1)转投资的限制 公司法限制公司成为无限责任股东或合伙企业合伙人。公司不可向《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投资。 关于转投资数额的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的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 (2)担保的限制 《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3)借贷的限制 《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经理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者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 3、目的上的限制 即公司的经营行为应当符合公司营业执照上记载的经营范围。
1.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则是使相对人的人身与财产保持一定的状态,从而预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险状态。 2.前提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定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行政强制措施不以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为适用条件,而是以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前提。 3.动因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起因只能是义务人负有不作为义务而作为或负有作为义务而不作为的行为;而行政强制措施的起因,既可以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也可以是危害社会的某种事件的发生,甚或是某种状态的出现。 4.实施主体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只有行政机关。 5.结果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结果是以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而结束;行政强制措施在情况调查清楚后,经认定不需要继续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应该解除强制、恢复原状,经认定需要继续实施强制措施的,应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决定。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一方,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因此行政强制执行分为间接执行与直接执行。采取不同的执行方式以达到强制履行义务的目的。另外,根据使用场合和所追求目标的不同,并考虑到与行政强制的形式相对应,可以将行政强制措施划分为执行性强制措施、即时性强制措施以及一般性强制措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人已浏览
104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