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依法行政包含着程序合法,要通过立法规定行政裁决的程序。行政实体法更多的是赋予行政主体公权力,限制私权利,而行政程序法恰恰相反,它对行政主体的...
行政裁决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申请,是指民事争议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向人权行政机关提出要求解决纠纷的请求。 2、立案。行政裁决机构在收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依法行政包括合法程序,行政裁决程序应当通过立法规定。行政实体法更多的是赋予行政主体公权力,限制私权。相反,行政程序法对行政主体的活动设定了一些约束性规范,限制公权力,保护相对人的私权,通过行政裁决程序法平衡公权力和私权。以下是行政裁决程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申请是指民事纠纷的一方或双方向人权行政机关提出解决纠纷的请求。申请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申请人必须是民事权益有争议的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二是申请是向相关行政主体提出的;三是申请符合法定形式要求,如法律规定必须提交申请书等文件;第四,申请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2、立案。行政裁决机构收到当事人申请后,应当审查申请,受理符合条件的;不符合条件的,行政裁决机构不予受理,应当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其理由。行政机关立案后,应当通知民事纠纷申请人和对方,并要求对方提交相关材料。收到裁决申请后,民事争议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书及相关证据材料。答辩在行政裁决过程中极其重要。一方面可以帮助对方了解申请人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从而进行辩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裁决机构了解真相,查明事实,做出正确的裁决。对方不答辩的,行政机关可以径行裁决。收到答辩书后,行政裁决机关应当对有争议的事实和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并补充调查或者鉴定。对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技术争议进行调查、勘验或鉴定至关重要。行政裁决机关对所有事实和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如有疑问或经当事人请求,可举行公开听证,双方当面陈述案情,相互辩论、举证、质证,查明案情。经审理,行政裁决机关应当根据事实、法律、法规作出裁决。行政裁决机关制作并送达双方的裁决,应当载明双方的姓名、地址、争议内容、争议裁决及其理由和法律依据,并注明是否为最终裁决。如果不是最终裁决,应当说明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的期限和受理机关。判决生效后,争议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否则由判决机关依法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授权,按照行政程序,审查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并作出处理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从性质及效果上来看,行政裁决符合ADR的三个基本属性,即:非诉讼(代替性)、当事人自主选择性和纠纷解决的功能,因此行政裁决仍属于广义上的ADR.行政裁决是一种准司法程序。这种准司法性质,除表现为行为方式等方面外,更主要还体现在程序方面。行政裁决必须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客观公正地审查证据,调查事实,依法作出公正裁决。行政裁决的职权是基于法律的明确授权而产生的。非经法律明确授权,任何行政机关不享有行政裁决的职权。这里的法律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裁决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定时间内,如果一方当事人没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另一方当事人便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通过行政裁决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具有明显的优点:其一快速便捷。作为行业主管机关,卫生行政部门所具有的专业技能是其他纠纷解决机构所不能比拟的,这也为正确、快速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保障。其二节约费用。行政裁决源于法律的明确授权,是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为。因而通过行政裁决解决医疗纠纷的费用较低,甚至是免费的,据此,减轻当事人的负担。其三效力较强。医疗纠纷的行政裁决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当事人没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诉讼,行政裁决即为生效。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行政裁决内容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四易于衔接。行政机关在对医疗纠纷作出行政裁决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有违法行为可及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应指出,通过行政裁决解决医疗纠纷并不具有终局性。对民事争议的裁决属于国家司法权的范畴。法律在授权行政机关先予裁决某些种类民事案件的同时,仍保留法院对之进行司法审查的权力。医疗纠纷的当事人不服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的,仍可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适用行政裁决程序解决医疗纠纷取决于当事人的选择。在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机关申请行政裁决;也可以不经行政裁决,直接采用其他ADR方式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我国,通过行政裁决解决医疗纠纷仍面临着很大的障碍:首先,现行法律并没有授予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权力。《办法》曾授予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职权,其中,“处理”的内容包括裁决一次性经济补偿的数额。但是,《办法》作为一部行政法规是没有权力授权卫生行政机关对医疗事故赔偿数额这一民事争议作出裁决的。卫生行政部门一次性经济补偿数额的裁决,使得行政处理转化成民事裁决,既超越行政职能又不能与民事诉讼相衔接,导致行政处理与司法审判在适用法律上的冲突,引起了新的矛盾。有基于此,《条例》取消了卫生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裁决的权力,但这同时也使得医疗纠纷无法通过行政裁决的方式来解决。其次,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纠纷裁决的公正性令人信心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既管理医疗机构,又开办医疗机构。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大多数的医疗机构仍属于公有制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在部门保护主义以及行业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卫生行政部门的裁决能否保证其公正性不禁令人质疑。
1、简易程序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指行政处罚主体对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 2、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 一般程序适用于处罚较重或情节复杂的案件以及当事人对执法人员给予当场处罚的事实认定有分歧而无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 3、紧急听证程序 紧急状态之下,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及效率的考虑,行政机关在作出正常状态下应举行听证的三类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之前,是否可以不经相应的听证程序就作出处罚决定,应当由法律预先规定,授权行政机关根据紧急状态的程度并遵循比例原则予以确定,在强调保障公共目的实现的同时,应兼顾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处于高度紧急状态中的地区,行政权力作为紧急权力的主要承担者其表现形式应为行政强制;而处于低度紧急状态中的地区,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循行政程序,在涉及需要听证的行政处罚时,必须进行听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6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1,290人已浏览
1,2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