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伙人财产分割协议书无效的因素有: 1、协议书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 2、协议书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 3、协议书内容...
合伙人财产分割协议书无效的因素有: 1、协议书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 2、协议书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 3、协议书内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夫妻财产协议的当事人必须是合法夫妻且夫妻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夫妻财产协议订立的目的和内容既然是分配和处分夫妻财产,那么,其主体就必须是有权支配该财产的人,任何其他人均不得越俎代庖,否则将有可能导致第三人对夫妻财产的侵害。订约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一方在进行约定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该约定无效。 (2)约定必须完全自愿,意思表示真实,不能采取欺骗、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强制对方进行夫妻财产约定制,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是指意思表示应当如实地反映当事人真实的目的和意图。意思表示真实是夫妻财产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 (3)约定的内容必须完全合法,不得规避法律或者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不得借财产约定损害对方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借财产约定逃避债务和排除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无效。例如不得利用夫妻约定来逃避纳税的义务,或者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履行,或者非法转移赃款赃物逃避刑罚的制裁等。 (4)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双方的口头约定一般属于无效,且无法证明。
影响财产分割的因素有以下这些: (一)考虑财产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有些财产特别是生产资料不宜分割,否则将损害财产的效用或者经济价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同时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对不宜分割的财产要作为一个整体的分割。 (二)考虑一方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夫妻一方在学习或工作上对某项物品有特殊需要的,可以优先考虑该物品分给这一方,如果双方都需要,则考虑哪一方更需要。 (三)考虑生活的需要 对一些家庭生活用品,要考虑双方和子女的生活需要,合情合理的分割。 (四)考虑财产来源 对一些特定物品,如与人身关系密切并有经济价值的纪念物、奖品等,可以根据物品来源,分给获得一方所有。其他一些共同物品,如果没有特别实际需要的,也可以考虑财产来源分割。 (五)考虑对家庭付出的大小 双方当中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要求补偿,补偿是从分割后的财产中支付。如果分割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则应当从另一方的个人财产中补足。 (六)考虑是否存在过错 在司法实践中,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向无过错方多分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1)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抚育子女是父母的一项天职,不得因任何事由予以免除。在实务中遇到不少要求代为拟订婚内财产协议时要求不愿要孩子,谁要孩子谁承担孩子的一切抚育费用。此类约定的效力,不能说完全无效。但是当承诺全额承担孩子抚育费的一方经济上陷于困顿,无力独自承担孩子的抚育费用时,另一方显然有共同承担的义务。 (2)对第三者的债务由一方承担婚姻生活中形成的债务,一般会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在婚内财产协议中,可以约定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由其本人承担。但是,这类各自债务各自承担的约定,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债权人知道该约定时才有效。否则,债权人可要求夫妻俩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对夫妻间扶助义务免除婚内财产协议中,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不等于不承担家庭生活开支。对于家庭生活的开支,有些是无法预见的,若协议上没有约定,显然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更需注意的是,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夫妻间的扶助义务,因一方患病等需要救治时,另一方应积极地承担。家庭财产分割纠纷发生之后,各纠纷当事人若是能够协商出一个处理该争议的方案,并拟定、签署协议,那么该协议经签署后一般就会有效。对于已经有了生效的和解协议,此后任意一方依旧有争议的,若没有合理的理由,即使起诉,权益也不会得到保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7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94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