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符合下列要求即可去申请。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第七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
一般情况下符合下列要求即可去申请。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第七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情况下符合下列要求即可去申请。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第七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 (二)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 (三)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在本地稳定就业达到规定年限。 具体条件由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申请公租房以家庭为基本申请单位,每个申请家庭确定一名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申请人,其他家庭成员作为共同申请人。申请人与共同申请人之间,应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同一户籍上的多个核心家庭可以分别申请公租房保障,但申请家庭成员不能重叠。符合配租条件的申请人(包括个人和家庭)只能承租一套公租房。公租房的申请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下: 1、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非本市户籍的市、区政府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和在葫芦岛工作的全国、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需提供暂住证); 2、中低收入且未承租公房的家庭; 3、家庭资产核定不超过20万元; 4、无住房家庭; 5、未承租或居住直系亲属在本市区内的住房; 6、住房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申请配租的外来务工及新就业大学生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新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就业; 2、外来务工人员须持有本市城镇暂住证,并居住一年以上的家庭(或个人); 3、已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 4、收入稳定,有能力支付承租公租房租金; 5、无住房; 6、未承租或居住直系亲属在本市区内的住房; 7、住房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相关知识阅读:申请公租房要带什么材料公租房申请表、本人和共同申请人身份证明(属非主城区的另须提供居住证)、婚姻证明(已婚人员提供),共同申请人有单位的提供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同时,按照所属人员类别提供下列相关证明。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单位出具的工作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劳动合同或公积金证明或社保证明三者选其一。 2、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现居住所在地居委会出具的就业收入证明。 3、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提供营业执照和税收缴纳证明。 4、主城区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证明或原工作单位出具的退休证明,住房分配证明。 5、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单位出具的工作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住房公积金或社保证明。社会保险费包括:重庆范围内缴纳的城镇、城乡养老保险,在主城区缴纳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公共租赁住房是由国家提供的政策支持,社会各主体通过新建或其他方式筹集住房,专门为中低收入群体出租的经济适用住房。当然,申请这个房子需要一定的条件。我们来看看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申请人应年满18周岁,在主城区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有支付租金的能力,符合政府收入限制的无住房人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高校和职业学校毕业后就业,在城市工作,在外地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但是直系亲属在主:城区有住房资助能力的除外。一、稳定工作是指:1。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在主城区连续缴纳六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的人员;2、在主城区连续缴纳六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在主城区居住六个月以上的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3、在主城区退休的人员;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期限从申请之日起计算。二、收入限制标准是指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两个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两个以上家庭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市政府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等因素定期调整,并向社会公布。月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养老金、其他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市、区政府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和在主城区工作的全国、省部级劳动模范、全国英国模范、二等功以上的军人住房困难家庭不受收入限制。三、无住房是指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在主城区无私有产权住房(私有产权住房包括签订合同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未承租公房或廉租住房,申请日前3年内未在主城区转让住房。四、住房困难家庭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13平方米的本市家庭。计算方法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建筑面积÷家庭户籍人口。住宅建筑面积按公房租赁证明书和住宅所有权证明书记载的面积计算,住宅建筑面积合并计算的家庭人口按户籍人口计算。5、住房补贴能力是指申请人父母、子女或配偶的父母在主城区拥有2套以上住房,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5平方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02人已浏览
311人已浏览
256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