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中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属于网络诈骗。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罪客观地表现为用欺诈方法欺骗金额大的公私财产。欺诈行为形式上包括两种,一种是虚构事实,另一种是隐瞒相,二种是实质上使受害者陷入错误认知的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诈骗罪的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2、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诈骗罪的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根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监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最新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不足3000元的公安机关也应当受理,并积极开展工作,及时向上级公安机报告,开展串并案件,若多地都有此类案件发生可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如串并案件中没有其他涉嫌犯罪行为,待查明违法行为人后,可给予行政处罚。《中答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观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7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