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是客观真实性,证据必须是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 二是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事实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它必...
1、证据是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前提条件。原告起诉或者被告反驳以及提出反诉,都应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 2、证据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证据的分析判断。证据收集好之后,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证据进行具体的分析:证据是否有效;证据是否充分;证据是否周密;证据是否存在缺陷;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审视,可以发现证据上的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补充。 2、被告人的确定。 3、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请求的选择是建立在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来确定的,不同的法律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诉讼请求,所以诉讼请求要根据法律规定来具体确定。在确定诉讼请求时一定要注意合法合理,一个过分高额的诉讼请求不但要多花费诉讼费用,而且最终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同时会给审判法官不懂法律的印象,不利于案件的处理。 4、管辖法院的确定。 5、对方可能提出的抗辩和对策。
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当证据使用。证据是指能够用来证明争议事实的材料,而法律规定本身显然与争议本身无关,不能用来证明争议过程中的任何情况,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你说的情况应该是指适用法律规定来处理民事争议,这是法律适用的问题,一般是指根据该法律规定来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过错、当事人的主张是否符合该法律规定等。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7人已浏览
376人已浏览
772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