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这个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数量不断递增,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大幅提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已经...
关于失独老人的精神赡养来说: 精神赡养,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给予其慰藉,满足其精神生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民对父母都有赡养的义务,精神病人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平时有劳动能力的,需要去尽赡养的义务。 如果是完全无劳动能力的精神病患者,是无法尽到赡养义务的。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赡养精神病人的相关规定。
精神赡养的表现方式有两种:1、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积极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包括:(1).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物质保障,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物质需求(即物化精神支持)。购买电视和其他必要的娱乐器具等精神生活用品,支付相应的费用。(2).对老人进行亲情慰问(即感情精神赡养)。这里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有道德和法律。从道德层面看,非常广泛,要求高,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但是,总的要求是尽量关心老人,让老人高兴。从法律层面来看,老人必要的探视和探视等是必不可少的。2、不作为形式的精神支持,就是不给老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虐待。包括:(1).不要在行为上伤害老人(侮辱行为和行动等),不要打老人。(2).在言语上不伤害老人(不讽刺挖苦老人),更不能辱骂老人。(3).不能限制老人生活自由和人身自由。老人再婚,找伴侣,交朋友,参加文艺运动,追求其他精神生活,不能限制。从其性质看,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主要是法律层面的。也就是说,不作为的精神抚养要求抚养义务人以不作为的形式实现精神抚养。如果作为后,往往会触犯法律,情节严重者,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见,精神赡养,从其形式或方式上划分,有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和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从其内容上划分,有物化的精神赡养和情感的精神赡养;从其性质上划分,有法律层面的精神赡养和道德层面的精神赡养。
你咨询的关于精神赡养问题是怎么样的抚养子女孝敬老人本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承担的责任。但生活中不仅存在有些男女只能通过收养的方式才能为人父母的现象还存在着有些子女不愿赡养自己年迈双亲的事实。前者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收养子女而二者则应按照赡养法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1人已浏览
495人已浏览
860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