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徇私舞弊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已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
1,本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机构的正常活动及国家其他有关机关的正常活动。进出口商检验制度既是一种国际惯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的构成要件是: 一、本罪的客体是国家招收公务员和学生的制度。 2、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收公务员。学生在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 3、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立法解释规定的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
徇私舞弊是刑法中的类型犯罪,不是具体犯罪。具体而言,《刑法》涉及徇私舞弊的渎职犯罪有10余起。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一款徇私枉法罪、第四百一条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第四百二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第四百三条滥用管理公司罪、证券职权罪、第四百四条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第四百五条徇私舞弊发票罪、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第四百一十条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第四百一十一条放纵走私罪、第四百一十二条商检徇私舞弊罪、第四百一十三条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第四百一十四条放纵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第四十一十八条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这些犯罪构成要素中的徇私舞弊。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1月13日发布的《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工作座谈会纪要》解释说,徇私舞弊渎职犯罪"徇私"应当理解为徇个人私情、私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本单位利益,实施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定罪处罚。徇私应该是动机性的主观要件,非客观要件,行为人客观上是否有徇私行为,或者最终是否谋取私利,不影响其渎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可罚性,都属于这类罪的范围。
1、主体要件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主观方面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主观心理状态。本罪须出于徇私的动机。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行为是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应当根据法律规定予以确认。徇私舞弊表现为为徇私情,行为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造条件等手段,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6人已浏览
107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1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