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 1、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债权适用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债务的诉讼时效有以下规定: (一)对于定期偿还的债务,诉讼时效从偿还期限到期日起3年,过期后失去委托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二)定期偿还的债务,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到期后未履行债务,发行未偿还日期的债务,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债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三)对于不定期偿还的债务,即没有明确记载偿还日期的债务,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但受到最长20年保护期限的限制。 (四)对于不定期债务,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偿还,借款人明确表示不偿还,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偿还之日起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期。 (五)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务,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或者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就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发生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为终局裁决的,只有劳动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76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304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