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最高法院关于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方式如下: 1、法官直接判定;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最高法院关于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方式如下: 1、法官直接判定;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诊察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诊察人员健康的行为。从犯罪构成分析此罪:首先,侵犯本罪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就诊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其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就诊人员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的行为。即在对就诊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或者体检过程中,粗心大意,玩忽职守,不履行或不正确,不及时履行医疗护理职责,因而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最后,其行为方式可以是医务人员错误的诊断病情、错误的处方、药剂师错误的药物等,医务人员可以不及时救治危重患者,或者在工作中擅自退休,患者不能及时救治等。并且,本罪只有以上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就诊者身体严重受损或死亡,才能构成本罪。正确,不能及时履行医疗护理责任,诊察人员死亡,严重损害健康。
该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话,最终是由法院进行认定(如果起诉的话)。但是法院因为专业有限,所以会聘请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如果双方都协商好鉴定机构的话,就是由该机构进行鉴定,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将进行摇号确定鉴定机构,而该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机构及纠纷责任认定一般是作为法院认定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另外法院还有权根据双方之间的过程进行责任认定及承担责任比例的确认。
医疗纠纷的责任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三种方式:如果医疗纠纷经过和解和行政调解得不到有效解决,最后途径便是民事诉讼。一旦进入诉讼程序,责任的认定就成了关键问题。医疗诉讼的责任认定一般有三种:法官判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1、法官直接判定 并不是所有医疗纠纷都必须经过医疗鉴定才能明确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医疗纠纷案件争议的事实是不是“专门性问题”,法官是否“认为需要鉴定”。 从前面医疗纠纷概念的分析可以得知,有些医疗纠纷争议事实并不是专业医疗问题,甚至不涉及医学知识,法官没有必要依申请或依职权安排医疗鉴定。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目前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工作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再次鉴定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进行;对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商请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一般情况下,再次鉴定就是最终鉴定。 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三种方式 鉴定结论应该包括: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等级等内容。 鉴定组会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从重到轻分为4级,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鉴定结论中的责任认定直接关系到赔偿项目、范围和数额的最终确定。 医疗事故等级分为四级十二等,分别是一级甲、乙等医疗事故;二级甲、乙、丙、丁等医疗事故;三级甲、乙、丙、丁、戊等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对于伤残患者,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司法实践中,事故等级与赔偿数额之间不存在正比关系。 3、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从2005年10月1日起,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在诉讼中,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注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决定》也明确了鉴定人依法回避和出庭作证制度。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司法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司法厅或直辖市司法局),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