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亦...
资格的认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下文将为您一一解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其民事权益被分割或者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受到保护的诉讼行为。一般来说,起诉只需要满足起诉条件。借据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之一。起诉债权债务纠纷的条件:(1)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简单来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人身权或者其他权益直接受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权利义务归属纠纷;(2) 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民诉第232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294、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在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 295、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非金钱给付义务的,无论是否已给申请执行人造成损失,都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已经造成损失的,双倍补偿申请执行人已经受到的损失;没有造成损失的,迟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7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2,744人已浏览
4,8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