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工伤司法鉴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应当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按鉴定结论主张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劳动能力鉴定为九级伤残的,享...
司法鉴定对工伤不具有法律效力。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由国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初次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不服初次鉴定结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工伤司法鉴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鉴定机构由国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初次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再次鉴定有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是最终结论,司法鉴定对工伤不具有法律效力。《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卫生计生委《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的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复查鉴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初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结论不服提出的再次鉴定。
司法鉴定意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关乎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因素。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是证据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法律保证。(一)合格主体是司法鉴定有效的前提。国家对从事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类鉴定以及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机关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实行登记管理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只能对已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中出于侦查工作需要的事项进行鉴定,对于不是由于侦查需要而进行的司法鉴定都是无效的。对于未经登记非法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不但其作出的鉴定意见无效,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由省司法厅责令其停止司法鉴定活动并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二)鉴定程序是否合法影响鉴定的效力。现代法治理念体现了诉讼的程序正义的价值观。司法鉴定程序是否合法,直接影响到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如对伤害案件中视力伤害的鉴定有关机关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必须在受伤三个月以后进行鉴定,如果鉴定意见在三个月内做出的就可能导致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进行鉴定,否则就有可能导致鉴定意见的无效和不被法官采信。(三)鉴定标准直接影响鉴定意见是否准确。当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及其他一些机关各自都制定了相关的鉴定标准,鉴定标准不统一往往造成司法鉴定意见的不一致,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利益和法院对鉴定意见的采信。2004年12月15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执行〈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浙高法〔2004〕264号),在诉讼中司法鉴定必须严格引用法院目前适用的鉴定标准和相关的技术标准。比如交通事故的伤残等级鉴定就不能适用工伤事故的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但是对于上下班途中机动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就应适用工伤事故的鉴定标准,这是因为国家已明确上下班途中机动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应当认定为工伤。庭上质证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一)要看委托人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材料真实与否。(二)要看鉴定意见书形式是否合乎规范。一份完整的司法鉴定文书都有相应的格式规范。从文书规范中也可以发现相应的问题。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有二名或二名以上鉴定人进行鉴定。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三)要看鉴定人是否出庭作证及质证的相关情况。司法鉴定人是诉讼参与人,负有对当事人有异议的鉴定意见在庭上予以说明的义务。鉴定人出庭作证,在法庭上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从科学依据、鉴定步骤、鉴定方法、可靠程度等方面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在法庭上当面回答质询和提问,可以使法官能够更好地审查鉴定意见的可信度,或对几个不同的鉴定意见进行分析比对,从中采信正确的鉴定意见。如果经过法庭质证,司法鉴定人不能说服法官确信其鉴定意见的正确性,则法官可以对鉴定意见不予采信。对于司法鉴定人拒绝出庭质证的,法官对鉴定意见可以不予采信,并可由主管的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人进行行政处罚。
公司盖章具有法律效力。公司印章是其对外进行活动的有形代表和法律凭证,能够代表法人意志。以公司名义发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绍信等文件,加盖公章后受法律保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334人已浏览
612人已浏览
2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