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 当工程款拖欠已经完成验收并签字盖章,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拖欠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手段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2....
关于网贷公司仅呼吁未提起诉讼的催收情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逾期借款的数额可能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放贷平台投入过多的诉讼费用;其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诉讼是一个解除纠纷的一种方式,是穷尽其他办法无法解决的时候的最后一个手段。 1、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就是将对方的账户、房子、车等财产查封上,防止对方转移财产。这一步并非必须的流程,要结合各案的情况及对方的财产情况,如果欠的钱并不多或是对方有偿还能力,或是实在查不到地方财产,可以省去这一步。 2、起诉接下来就是立案、庭审、判决了。法定的一审审限是6个月,二审是3个月,一般如果没什么太大意外的话,3-4个月一审就有结果 3、执行如果判决下来了,那么应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让法院直接查对方财不进行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4、调解调解是说双方都退一步,把问题解决。
1. 民事裁决是由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的,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的具体体现。民事审判权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并根据审理结果作出裁决的权力,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民法院享有审判权,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审理民事案件,更不能干预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 2. 民事判决的主要功能是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者对某些特定的法律事实予以肯定或否定。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表达的意志,是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判断,这种判断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确认,判决本身并不会为当事人创设新的权利,或者减轻或免除其应承担的义务,因为权利义务本身是由实体法所确立的。 3. 民事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以及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判决与审理活动密切相关,审理是判决的前提条件,而判决则是审理的最终结论。审理与判决均在法院的主导下进行,同时需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等诉讼参与方的积极配合。判决代表了人民法院对于法律原则的正确应用,也是当事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判决实质上是法院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当事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特定方式。 4. 民事判决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判决是人民法院在行使司法审判权时,对民事案件作出终结审理的审判行为。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结论,一旦作出,将对当事人、法院以及整个社会产生相应的约束力,除非经过法定程序,否则不得随意撤销或更改。对于一审判决,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通过二审程序对原判进行变更或撤销。若当事人在上诉期限内未提出上诉,则该判决即刻生效。除非判决确实存在错误,方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纠正,但在此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擅自改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收集交易相关的证据,例如买卖合同,订单,送货单,对账单之类的文件。可以先发催收函,拒不支付货款的,可以去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约定地法院起诉,提交起诉状,双方公司的工商信息资料,证据材料。起诉的时候可以同时申请财产保全,提供等额担保。诉讼费按标的一定比例收取,胜诉后对方不履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3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18人已浏览
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