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人自己过失受伤如何赔偿,这要根据工人与企业是何种关系而定。如果是雇佣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因同事过失而受伤,算工伤。但不是第三人侵权。单位承担的工伤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只要职工所受伤害符合工伤条件,不论职工有无过失,甚至重大过失,单位都要承担责任。单位免责只能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三种情况,即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因故意犯罪而伤亡的;(二)醉酒或者吸毒而伤亡的;(三)自残或者自杀而伤亡的。工伤保险条例只规定了单位应当支付工伤待遇,没有规定单位支付工伤待遇后可以取得向造成工伤事故的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一、员工离职前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需要赔偿。 (一)、法律依据 1、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2、《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因劳动者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直接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从其工资中扣除赔偿费,但应当提前书面告知扣除原因及数额;未书面告知的不得扣除。扣除赔偿费后的月工资余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深圳市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员工应赔偿因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费用。 (二)、结论:劳动者如果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是有法可依的。 (三)、员工离职后,发现有需要赔偿的情形仍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从此条可以看出,申请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是发现员工有需要赔偿情形之日而不是发生有需要赔偿的情形之日。如果用人单位是在员工离职后才发现员工有需要赔偿的情形的,仍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二、要求赔偿的条件: (一)、用人单位应制定规章制度; (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或劳动合同中必须规定因违章作业造成损失要求劳动者赔偿; (三)、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让劳动者知悉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定的强制性规定。 (四)、证明损失的存在。一般应为直接损失,比如货物的损毁、客人的索赔,但间接损失不予赔偿,如预计的利润。 (五)、证明员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员工明知货物验货不通过而予以放行或有收受贿赂行为可以认定为故意,而普通员工即可以发现的瑕疵作为一个专业的员工却没有发现即可认定为重大过失。 三、签订离职协议 为了方便举证,建议用人单位在员工离职前与其签订协议书,明确用人单位已依法制定了规章制度,及规章制度对于重大损失,重大过失等内容有明确规定,但是约定具体的赔偿或补偿金额没有法律依据。并且,一般情况下,如用人单位能证明员工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而诉诸法律,司法机构也只会裁决员工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按工伤赔偿损失,只要不是故意的,就要单位或者雇佣者承担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38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