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过失犯罪没有主观恶性。过失犯罪是出现损害结果才会构成犯罪的,如果其怀有主观恶意,我们要考虑其是否构成相应的故意犯罪,当然一旦构成故意犯罪,量...
过失犯罪是出现损害结果才会构成犯罪的,如果其怀有主观恶意,则我们要考虑其是否构成相应的故意犯罪,当然一旦构成故意犯罪,量刑自然更为严重。根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过失犯罪只有在损害结果发生时才构成犯罪。如果有主观恶意,我们应该考虑它是否构成相应的故意犯罪。当然,一旦构成故意犯罪,量刑自然会更加严重。根据刑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一是过于自信,认为可以避免损害结果,但损害结果仍然发生,二是疏忽,履行足够的注意义务,或者在正常思维逻辑下可以发现或预见损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和粗心,损害结果的发生。
过失犯罪的行为人是不具有主观恶性的,用通俗的话阐述就是行为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导致损害结果,那还何谈其具有主观恶性呢?进一步来说,过失犯罪是在导致了一定的危害结果后才被惩处的,故其属于结果犯的范畴。其规范的并不是行为人的思想,而是对其过失导致的损害后果以及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行规范,也即是常言所说的,对不好的后果有个交代。根据《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维逻辑下即可发现或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马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1、防卫过当、假想防卫或避险过当; 2、出于义愤惩治严重违法者的犯罪; 3、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或犯罪中止; 4、初犯,平时学习、工作表现良好(比较有效); 5、因民事纠纷等偶发事件刺激下的激情犯罪或突发性犯罪; 6、被他人教唆犯罪。如果存在上述情形的,都是可以要求做罪轻辩护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1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378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