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新《》规定,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对于什么是“明显不当”,学术界及司法实...
根据相关法律,对于行政诉讼中行政处罚明显不当如下畏据《行政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行政处罚明显不当,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相对于原法第54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新《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行政行为,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什么是明显不当的理解有多不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显不当是指行政行为不与法律规定冲突,但不符合法律精神和原则,重点从客观结果考察行政行为。在审查标准中,明显不当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不符合比例原则,违反平等原则或缺乏正当程序。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信息披露案件中,存在一些典型的明显不当行政行为。法院认定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后,应当通过撤销、确认违法行为、责令履行职责、责令支付、变更判决、责令补救或者赔偿等方式向行政相对人提供救济。
一、行政诉讼裁决的概念1、行政诉讼裁决的概念行政诉讼裁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参照有关规章的规定,对行政争议作出的司法裁判。行政诉讼裁决主要包括行政裁定、行政判决。2、行政诉讼裁决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裁决,必须适用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方面的法律依据。程序法解决怎样进行裁决的程序问题;实体法解决怎样处理实体权利、义务的问题。(1)行政诉讼裁决的程序法依据。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裁决,因而其程序必须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此外在有关审判组织、送达、开庭、委托执行等问题的解决上,也适用人民法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2)行政诉讼裁决的实体法依据。实体法依据主要有: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③地方性法规;④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参照适用的规章。3、行政判决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为解决具体的行政争议,就实体问题所作的判决。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就不同情况可以作出如下判决
第33条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第34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映成趣,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第35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36条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原告或者第三人作出了芹菜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8人已浏览
124人已浏览
446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