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预备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应当注意两点:1。使用犯罪时,应在犯罪后加一个括弧,如抢劫(预备)。犯罪未遂和中止形式也应如此,如抢劫(未遂)和抢劫(中止)。2、原则上应对预备犯进行宽大处罚。但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减少主义。也就是说,法官可以给予宽大的处罚,也可以不给予宽大的处罚。此外,对既遂犯是从轻处罚、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3、应当注意犯罪准备与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之间的关系。犯罪准备的建立以犯罪行为足以构成犯罪为前提。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情节明显轻微、危害小的,不依法视为犯罪。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0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