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具体判刑多少要视对受害人的伤害程度而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
具体判刑多少要视对受害人的伤害程度而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网上通缉会判多久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等多方面来确定。 我国法律规定的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刑两类。其中主刑有以下五种: 1、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2、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长不得超过25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附加刑有以下三种: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
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以后,可视案情需要决定什么时间抓人,这没有具体时间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立案侦查工作开始时,犯罪嫌疑人已经在看守所了。抓到人后先刑拘,30天内转捕。 网上通缉,是指公安机关各部门、各警种在日常公安业务工作中,利用公安网“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或“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光盘”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员的侦查机制。
(一)在逃人员信息上网。以下四种在逃人员必须上网:1、已经办理了刑事拘留、逮捕法律手续的在逃人员应当在一个月内上网;2、看守所、劳改、劳教场所脱逃的在逃人员随时上网;3、案情重大、紧急、情况特殊的在逃人员,经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先上网,然后补办刑拘、逮捕法律手续;4、各地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需要在全国通缉在逃犯罪嫌疑人的请求,要先将被通缉人的信息上网。在逃人员信息上网经办案单位负责人审批。在逃人员信息上网应填写《在逃人员登记表》,及时录入公安部在逃人员信息数据库。(二)提出申请。为了抓获应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或越狱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罪犯,由侦查人员制作《呈请通缉报告书》,经办案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送局领导批准。(三)审批。经局领导批准,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可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应当报请有决定权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的发布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四)可办理边控手续。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往境外,需要在边防口岸采取边控措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作《边控对象通知书》,经局领导批准,办理边控手续。需要在全国范围采取边控措施的,应当层报公安部批准。对需要边防检查站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需同时出具有关法律文书。紧急情况下,办案单位可以出具公函,先向当地边防检查站交控,但应当在七日内补办交控手续。(五)制作通缉令。通缉令中应当尽可能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职业、身份证号码、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被通缉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纹及其他物证的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以外,应当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案情。(六)制作悬赏通告。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必要时,经局领导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赏金的具体数额。(七)发布通缉令和悬赏通告。通缉令、悬赏通告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发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96人已浏览
752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