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能把行政处罚一般的偏轻偏重当成显失公正而予以变更。就其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而言,行政机关应比人民法院更有发言权。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对法...
行政处罚对象注销可以作为结案处理。 原因:行政处罚对象注销后资格就不存在了,就不能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了。 行政处罚对象,也可称当事人,是指法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狭义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广义的行政处罚除了包含上述狭义的内容外,也包含企事业单位规定的一些行政人事处罚内容。 二、行政处罚主体的资格如何认定 1、公民对于公民的认定,目前都不存在问题。《行政处罚法》规定,年满14周岁的能够正确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自然人都具有行政责任能力,都可以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而对未满14周岁的人和精神病人应排除在外,不能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2、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以其个人或家庭作为经营主体的,在行政处罚时应当以公民或个人进行定性处罚。 3、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是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其所有经营活动的结果都最后归结为自然人来承担。因此在行政处罚中应当将个人独资企业也认定为公民或者个人性质进行处罚,而不应当将其定性为单位、法人或其他组织。 4、个人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因此,在行政处罚中应当将个人合伙企业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一并定性为公民或个人性质 5、企业法人分公司公司可以成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等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分公司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它还是有责任能力的,只是不象法人那样具有完全独立的责任能力,而只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一般以法律规定或法人授权范围内的责任能力。因此,具有营业执照、能够相对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分公司可以成为行政处罚的责任对象,如其实施了行政违法责任,可以由其独立承当行为责任。 6、企业法人子公司企业设立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子公司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当然也应当依法独立承担行政责任,不能将子公司违法的责任由设立它的母公司来承担 7、企业法人其他分支机构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相对独立性的分支机构;二是非独立性分支机构。这种独立性与非独立性分类是以是否领取营业执照来划分的。对于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分支机构,如有受行政处罚的情形,被处罚对象应为该分支机构。对于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如有受行政处罚的情形,被处罚对象应为设立分支机构的法人。行政处罚的主体有着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所以对于当事人来说即使自己的利益维护出现问题,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自己可以对主体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行政处罚对于有关的责任人的确定有着一定的法律约束。
1.行政处罚对象注销可以作为结案处理。 2.原因:行政处罚对象注销后资格就不存在了,就不能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了。 3.行政处罚对象,也可称当事人,是指法人、自然人及依法设定的组织,在其行为违法后,接受行政处罚时做为处罚主体相对人的代称。 4.根据《行政处罚法》针对行政处罚期间主体注销第3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的判决一般不能直接改变具体的行政行为。法院判决撤销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原具体行政行为撤销后,行政机关可以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维持合法具体行政行为,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是一个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选择。但是,如果所有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都被判决撤销,然后行政机关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对新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再次提起诉讼,导致循环诉讼、多次诉讼等现象,极不利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可以直接判决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四款规定:行政处罚明显不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简而言之,变更判决是法院应原告的诉讼请求,直接用具有实际权利和义务的司法判决取代原行政行为。法律之所以规定,在不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作出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是为了更直接、更充分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