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是指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军事秘密、国防情报、科技成果;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和其他国家秘密事件或秘密文件。这些证...
一、是否有证据能力。证据能力又称证据资格或可采性。它是指证据作为定案依据时的性质。根据法律规定和原则,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合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发问,或者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时,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事实有关联,不得采用引诱、威胁、侮辱等语言或者方式。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需要提交证据材料,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起诉被告不作为,行政赔偿损害事实。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原告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应当提供向被告申请的证据。但是,除下列情形之一外:(一)被告应当按照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二)原告因正当理由无法提供证据的。在行政赔偿和赔偿案件中,原告应当为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原告因被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根据行政诉讼证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书证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书证的原件、原件、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二)提供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复印件、复印件或者复印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部门核对后加盖印章;(三)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四)被告提供的被告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字或者盖章。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一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物证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原物。如果确实很难提供原物,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视频等其他证据;(二)如果原物种类繁多,可以提供分。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相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如果确实很难提供原始载体,可以提供复制件;(2)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3)声音数据应附有声音内容的文本记录。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注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地址等基本情况;(二)有证人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盖章证明;(三)注明出具日期;(四)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四条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依据和使用的科技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的鉴定资格说明,并应当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得出的鉴定结论应说明分析过程。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五条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记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字。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现场有其他人的,可以由其他人签字。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行政诉讼证据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处证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规定的证明手续。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提供的证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语证书或者外语视听资料的,应当附有由具有翻译资格的机构翻译或者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由翻译机构盖章或者翻译人员签字。证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提供人应当明确标注,并向法院说明,法院应当审查确认。当事人应当简要说明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提交日期。
行政诉讼质证的要求(1)对于书证的质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证:1。书证的来源及其内容是指谁提供证据,谁收集证据,如何形成证据,它的形成、提供和收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书证内容的质证主要是审查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是否合理,证据所表示的与案件的联系是否合逻辑,证据与证据之间以及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矛盾。2、书证的证明价值书证的证明价值不仅取决于证据的真实性,还取决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联系。可以说只有有联系才能有证明价值,否则没有证明价值。3、书证的合法性包括收集、提交和形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于物证的质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证:1、物证的真伪。二、物证要证明的问题及与本案的联系。三、取得物证的程序是否合法。(3)证人证言的质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证人与当事人的关系;2、证人证言的来源和合法性;3、证言的内容和需要证明的问题;4、证人感知案件的实时环境和条件;5、证人的感知、记忆和表达;6、证人提供的证言是否受到外界不良影响;7、证人的年龄;8、证人证言前后是否矛盾,证人证言之间是否矛盾。(4)鉴定结论的质证对于鉴定结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证:1。鉴定内容;2、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格;3、鉴定所依据的材料、样本等相关材料是否具备鉴定条件,能否做出鉴定结论;4、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合理;5、鉴定过程是否合法、公正,符合科学实证的要求;6、鉴定结论和论证部分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论证依据。如果是相同或相同认定的结论,符合点是否能得出相应的结论。7、鉴定结论是否与其他证据相矛盾。(5)视听资料的质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视听资料的来源;2、视听资料的制作和收集过程;3、视听资料的技术因素;4、视听资料内容的真实性;5、视听资料的相关性。(6)当事人陈述的质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事人陈述进行质证:1、陈述内容的可信度;2、陈述内容的合理性;3、陈述内容的详细性,真实陈述应包括细节,虚假供述往往支离破碎。但是如果超过了正常人对细节的感知或记忆程度,那么陈述就没有真实性了。当事人陈述的质证主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来审查其真实性。(七)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的质证1。勘验笔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证:(1)勘验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法定程序;(2)勘验对象是否为原始现场;(3)勘验笔录是否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需要勘验的现场;(4)检验人员是否符合法定要求。2、现场笔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证:(1)是否现场制作;(2)是否符合法定制作程序;(3)是否符合法定制作形式。除上述证据形式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质证外,必要时,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和鉴定人可以出庭接受质证,人民法院还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质证。在行政诉讼二审程序中,法院应当质证当事人依法提供的新证据;当事人对一审认定的证据仍有异议的,法院也应当质证。在再审程序中,法院应当对当事人依法提供的新证据进行质证,法院也应当对因原判决、裁定事实证据不足而提出的再审涉及的主要证据进行质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6人已浏览
343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