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一般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如果是通过劳务派遣合同进入用人单位,那么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主体是劳务派遣公司、劳动者、用人单...
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一是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劳动法》一方面赋予了职工绝对的辞职权,另一方面又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原劳动部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第4条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这个好办。可以在合同中写明:本合同有效期一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期满前30日,任何一方不同意续约的,可以书面通知对方终止合同。均未书面通知的,本合同自动延续一年。以后依此类推。
签订合同的主体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法律对合同当事人有特别规定的,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6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260人已浏览
3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