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三类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三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
1、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2、法律依据: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区分了三种情况,即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国法律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承担着保护我国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以及调整民事关系的任务,也就是说它是公民社会生活的“总规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别制定以及补充了民法通则、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又多次修改了婚姻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民法典中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6人已浏览
1,819人已浏览
490人已浏览
2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