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发布信息的方式不同。公开招标采用公告的形式发布,邀请招标采用投标邀请书的形式发布。 (2)选择的范围不同。公开招标因使用招标公告的形式...
(1)发布信息的方式不同。公开招标以公告的形式发布,邀请招标以投标邀请函的形式发布。(2)选择的范围不同。公开招标以招标公告的形式,以对所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邀标和公开招标的区别是: 1、发布信息的方式不同公开招标采用公告的形式发布;邀请招标采用投标邀请书的形式发布; 2、选择的范围不同。公开招标方式针对的是一切潜在的对招标项目感兴趣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招标人事先不知道投标人的数量;邀请招标针对已经了解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且事先已经知道投标者的数量; 3、竞争的范围不同。公开招标的竞争范围较广,竞争性体现得也比较充分,容易获得最佳招标效果;邀请招标中投标人的数量有限,竞争的范围有限,有可能将某些在技术上或报价上更有竞争力的承包商漏掉; 4、公开的程度不同。公开招标中,所有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预先指定并为大家所知的程序和标准公开进行,大大减少了作弊的可能;邀请招标的公开程度要逊色一些,产生不法行为的机会也就多一些; 5、时间和费用不同。邀请招标不需要发公告,招标文件只送几家,缩短了整个招投标时间,其费用相对减少。公开招标的程序复杂,耗时较长,费用也比较高。《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供应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术、经济等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加剧,因此物资部门迫切需要加强采购风险管理,采取各类形式的物资招标采购来加以应对和防范。正确地制定招标采购策略,合理地选择招标采购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物资采购工作和提升物资采购水平,从而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反之决策的失误,方法的不当,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加剧风险。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把自己的采购意图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通过报刊、网络或其它媒体明确发布,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竞争,招标人按照事先已经通过标书告知投标人的选择标准、评标标准以及废标标准进行评标,从中择优确定中标人的招标方式。这种方式又称广泛竞争性招标,被普遍认为是最能体现现代民主竞争精神,最能有效地促进竞争,实现高效率的采购方法,因此各国在其采购立法中都将公开招标采购方法包括在其政府采购制度中,并且将其作为优先采用的采购方法。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把自己的采购意图明确地告知邀请来的三个以上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竞争,同样各类标准要做到事前公告。这种方式又称有限竞争性招标或选择性招标。 以上两种方式又统称静态招标采购。何谓静态?首先,招标书中的采购需求在开标后不能改动,但可以予以澄清。其次,投标书中的实质性响应内容在开标后不能改动。再次,招标文件里确定的资格审查标准、评标标准和方法等应逐条公开明晰,在开标后不能改动。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三不变原则”。招标是法制行为,招标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本文论述中重点关注是这两种招标采购方式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会带来哪些具体的不足需要我们去思虑、带来哪些可能的风险需要我们去认识和防范。 第一、公开招标从发布公告到签订合同要遵循一套较为复杂和严密的程序,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以及时间要求,而且采购当事人又要充分地准备各种详细的招标文件,因此耗时耗力不可避免,这就根本无法满足对时效性有要求的物资采购工作。 第二、公开招标是一种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的方法,这就使得可能有如下情况发生。首先、招标人事先无法知道实质性响应标书的多少以及投标人信息,而太多的投标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公开招标程序,势必会带来时间和资源供给问题。相反也有可能响应标书的不足或根本就没有响应的标书而造成流标,使得以前所做的工作付之东流,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其次、容易出现供应商的合谋抬价或“抢标”压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产品质量等等风险,如果底价被泄密带来的风险就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资格预审、评审工作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资格准入制条款,对特别需求明确的条款在招标文件中应予以特别明示或注解。
招标一般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从而在招标的方式中排除了议标这种招标方式,对议标方式进行严格限制。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也称无限竞争性招标。采用这种招标方式可以为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发包方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但是招标可能导致招标人对资格预审和评标工作量加大,招标费用增加;同时也使投标人中标机率减少,从而增加其投标前期风险。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也称有限招标。采用这种招标方式,由于被邀请参加竞争的投标者数量确定,且一般为数不多,因此,不仅可以节省招标费用,而且能提高每个投标者的中标机率,所以对招标、投标双方都有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6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491人已浏览
2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