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关系主体不同: (1)在劳务关系中,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其双方主体比较多元化。 (2)在雇佣关系...
劳务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法律关系;雇佣关系是指...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雇佣关系不同于劳动关系,主要区别如下:(1)调整法律不同,解决纠纷的法律程序不同。劳动关系中发生的纠纷由劳动法调整,有争议的,应当先仲裁,然后再提起诉讼。雇佣关系由民法调整,纠纷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2)主体的范围是不同的。劳动关系的一方只能是自然人,另一方必须是雇主。雇佣关系的主体范围非常广泛,所有平等主体的公民、公民和法人都可以形成雇佣关系。(3)提供劳动者不同于接受劳动的地位。劳动关系中的雇主和劳动者是管理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此外,劳动者不得同时与两个雇主建立劳动关系。在雇佣关系中,雇员只在雇佣工作范围内听取和接受雇主的指示。此外,雇员不受雇主的任何管理和约束,也可以先后为不同的雇主提供不同的工资。(4)在劳动关系中,没有不同的经济补偿。
1、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照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成员,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从事用人单位指定的工作,并获取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所产生的法律关系。2、雇佣关系应当是雇工按照雇主的要求从事某项劳动,雇主按约支付劳务费的法律关系。雇员受雇主的意志支配和约束,双方存在监督被监督和管理被管理的关系。其表现形式一般为用工使用期限比较短,约定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及时结清劳务费用,所从事的劳动一般为生活领域的事务,也包括部分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性事务。
1、主体范围不同。所有平等主体的公民、公民和法人都可以形成雇佣关系;2、不同程度的紧密性。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属于用人单位,受其管理和约束。要求劳动者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制度,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双方是管理与管理、控制与控制的关系;3、待遇和劳动报酬支付不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应当依照中国享有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法律权利;4、法律适用不同。因劳动关系发生纠纷,应当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劳动法律解决。因劳动关系发生纠纷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人身伤害赔偿条件适用法》进行调解。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4人已浏览
611人已浏览
341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