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学法律的就能帮助你,这世界就美好了。...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是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1.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2.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只侵犯了财产权利.3.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但是,携带凶器抢夺,或者犯抢夺罪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都构成抢劫罪。这两个罪的区别,在于获取财物的方法: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者不知反抗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而抢夺罪是不能以暴力、胁迫等方法实施的。当然,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此法律是将一定条件下的抢夺行为特别规定为抢劫罪,这种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行为实施时的条件而非行为实施的方法。在抢劫罪中,“暴力”行为与取财行为是紧密相连的,暴力是取财的手段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实施暴力行为的当时,其主观因素是为了对被害人造成强制,为取财排除障碍、制造条件。如果在抢取财物的案件中,行为人实施了某种暴力行为,但行为人实施这种暴力行为当时并不是为取财行为服务的,则应认定为抢夺罪.而不是抢劫罪。另外,抢劫罪和抢夺罪都可能造成被害人一定的人身伤害结果,但在抢劫罪中,伤害结果是行为人有意识的暴力手段造成的;而在抢夺罪中,这种结果是夺取财物的附随结果。当然,如果过失造成被害人重伤而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处罚更重的,应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在执行实践中,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一种执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执行措施,法院判决赔偿款扣留是临时性措施,是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暂扣下,仍留在原来的单位,不准其动用和转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超过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该项收入交付申请执行人。
上诉期是15天的,过了就生效的,即现在可以去领取赔偿的,再审不影响生效判决的执行的。即你领了赔偿款,还申请再审也是可以的。一审判完,15天内去上一级法院要求审理,叫上诉二审。(二审判决才生效)一审判完,15天后再去上一级法院要求审理,叫申请再审。(一审判决已生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5人已浏览
326人已浏览
236人已浏览
9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