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反间谍法》的立法依据是宪法,属于宪法及其相关法律的范畴。根据宪法,制定《反间谍法》,以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在反间谍工作...
2014年08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开幕,听取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修订国家安全法议案的说明。“国家安全法”的名称拟修改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反间谍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制定《反间谍法》,以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在反间谍工作中,国家安全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和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活动。
根据《反间谍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家安全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侦察间谍行为中的技术侦察权,进一步保障了国家安全的实现。
第一百一十条【间谍罪】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间谍罪有三种客观表现:参加间谍组织;虽未参加却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所谓间谍组织,通常指外国政府或敌对势力设立的,以收集我国情报为主,有时也进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组织。参加间谍组织,是指经过一定程序成为该组织的从事间谍活动的正式成员。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是指虽然没有参加该间谍组织成为其正式成员,但是一次或数次的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指示,为其进行收集、刺探、窃取、提供我国情报的间谍活动,危害国家安全。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方式,向敌人指明其所要轰炸或者攻击的我方目标的位置、特征等,为敌人提供方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27人已浏览
268人已浏览
520人已浏览
3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