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女职工产假期间,单位应按该职工正常出勤的标准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2条第(四)项规定,女职工在孕期、...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女职工哺乳期有哪些保护,一、哺乳期内员工可以请两类特殊假期一类是哺乳时间: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另一类是哺乳假:产假期满,如有困难且工作上许可,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假期为6个半月。二、女职工哺乳期单位不能解除合同 1、《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法》在第二十九条中还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即使在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3、同时原劳动部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和《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均规定: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到期的,应自动延续到女职工“三期”届满为止。三、女职工哺乳期不能安排夜班 1、《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2、《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对于怀孕7个月和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还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应当算作劳动时间。如果女职工怀孕流产的,用人单位还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休假。 3、《劳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四、女职工哺乳期的工资发放 1、在用人单位参加了社会生育保险的情况下,按照《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以及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也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2、如果用人单位未参加社会生育保险,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1988年原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在正常产假期间照发女职工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2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7条》)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合同到期的,应延续到三期届满。女职工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③女职工在“三期”内,仍要注意遵守劳动纪律。为了防止权利滥用,平衡用人单位和女职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法赋予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法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三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在哺乳期解除女职工劳动合同是公然的违法行为,因违法而自始无效,尽管其为规避法律责任而刻意要求女职工签订一份表面上“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但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所禁止的行为,其实也包括了“协商解除的情形”,意即在三期内即使用人单位与女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属违法行为,除非劳动者自己辞职或者女职工的行为按照用人单位的依法依程序制定的合法的规章制度之规定构成开除或除名。 另外,依据有关规定,在哺乳期内,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加班加点、上夜班、或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工作或其它哺乳期内禁忌的工作。 由于如上所述,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因违法而无效,在哺乳期届满前,应照发工资,如果执意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还须承担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等法律责任。 以上咨询意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56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