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发生后不知道逃逸的,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不能根据交通事故逃逸进行量刑处罚,并根据具体的犯罪行为进行量刑。交通事故罪的量刑是:一般处三...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或者重伤就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后果不严重进行行政处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要从两方面来定义,首先,主观方面要在事故发生后有逃离现场的故意,另外就是客观方面已经离开了现场。主观方面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肇事人明知发生了事故,如果肇事人,则不具备主观逃离现场的条件。而客观方面还包括几种情况,即使肇事人履行了抢救义务,将伤者送到了医院之后离开,以及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在现场附近藏匿,同样也算逃逸。如网友对事故发生并不知情是可不算逃逸的,但需要相关证据去佐证,认定难度很大。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具体取决于后果。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逃逸的,由逃逸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1、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以200元至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元以下拘留。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不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根据《刑法》第十三十三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事故发生后逃逸的,属于法定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死亡的,可以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9人已浏览
275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2,4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