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两者强调的内容是不同。举行会议,会议双方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它强调的是客体,是参加这个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召开会议,召开就召集的意思,强调...
1、董事会和股东会原则上是不能一起召开的。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董事会的三大职能有召集股东会会议,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是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加上“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意见,向行政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一种制度。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1、复核:法院判处死刑案件的特定司法程序。 2、复议: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做出的具体决定不服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起的重新审查程序。复核与复议的区别。 3、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复议指对已经作出了决定的事项做再一次的评议和讨论,确定原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符合事实,而复核强调的是对某一事项的决定作出进一步的讨论核实以提高决定的正确性。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违纪的国家公务员所给予的惩戒。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国家公务员对有本条例第三十一条所列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给予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依法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决定。除行政处分外,在行政机关内部的人事管理活动中,对国家公务员个人作出的具体人事处理决定,还有定级、考核等次、降职、免职、回避、晋级、增资、辞职、辞退以及退休等涉及其个人权益的决定。行政处分以及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法的目的是解决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是解决外部行政行为争议的一项法律制度。外部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与内部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在性质、内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处理机关、程序和后果等方面也不一样,它们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因此,行政复议法将国家公务员对行政处分和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排除在复议范围之外。但是,这样规定并不是说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而是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有相应的规定,如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所受纪律处分不服的时候,应该在接到通知后一个月内,向处理机关要求复议,并且有权直接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国家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或者向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申诉,其中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因此,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复议的途径解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人已浏览
24人已浏览
21人已浏览
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