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所谓的工资薪金税收筹划的“削山头”法,是指将个人的工资进行分期平均摊销,以此来节省个人所得税。——对于一般的小职员没必要如此,这主要是针对高...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通俗的理解为工资、薪金所得总额(如果基本工资按3000算的话,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收入总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二)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三)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四)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五)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六)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七)其他收入:是指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个人所得税税率按阶梯执行,用户收入越高,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越高,个人所得税税率主要分为3%、10%、20%、25%、30%、35%、45%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户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将按3元计算%纳税税率。《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动报酬收入; (三)稿酬收入;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营业收入;(六)利息、股息、红利收入;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收入。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简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次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至第九项所得的,按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期限内取得的所有应纳税所得额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所得额的计税依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1。直接法企业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非税收收入、免税收入、扣除和补偿前一年度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非税收收入-免税收入-扣除-前一年度损失。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增减税法调整的项目金额,即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413人已浏览
662人已浏览
2,540人已浏览
6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