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是当事人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真实存在,且借贷双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和人员混同等情形,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双方构成恶意串...
对于虚假诉讼概念的界定,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有学者将虚假诉讼定义为当事人为达到不法目的,故意虚构诉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当事人之间关系特殊; 2.当事人诉称的案件事实虚假; 3.当事人诉讼行为高度默契,缺乏实质对抗; 4.当事人对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贷款来源、交付方式、款项去向等事实叙述模糊; 5.恶意利用自认规则,普遍以调解或缺席判决方式结案。
在2015年8月6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对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虚假诉讼有了明确的规定: 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五)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八)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九)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对于虚假诉讼概念的界定,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有学者将虚假诉讼定义为当事人为达到不法目的,故意虚构诉讼主体、法律事实或采取隐瞒证据,伪造证据等手段,提起不具有实质争议的民事诉讼致使法院做出错误的裁判,以达到损害其他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目的的违法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6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