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2015年8月6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对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虚假诉讼有了明确的规定: 第十...
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就常理而言,其在民事审判中具有事实认定功能。司法实践中的案件事实并非客观事实的重现,而是法律人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于虚假诉讼概念的界定,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有学者将虚假诉讼定义为当事人为达到不法目的,故意虚构诉讼主体、法律事实或采取隐瞒证据,伪造证据等手段,提起不具有实质争议的民事诉讼致使法院做出错误的裁判,以达到损害其他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目的的违法行为。
民间借贷的虚假诉讼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查: 1、出借人是否具备出借能力; 2、出借人起诉的事实和理由是否符合常理; 3、出借人提供的证据是否真实; 4、以及当事人是否多次参加诉讼等方面。
虚假诉讼是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4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