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和我们签订拆迁协议的一定要是拆迁人,具有法人资格,否则合同的签订会因为主体不明确、主体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1、拆迁协议书一般情况下应使用省、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文本; 2、其内容主要包括: 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付款方式和付款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签订协议的注意事项如下:一、人与被拆迁人拆迁人拆迁人的名称、工商营业、税务证及其他法定资质证书,该拆迁项目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等;被拆迁人被拆迁的房产产权证书、未取得产权证书的要提供建设规划许可证或当地建设管理部门、土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明,本,受委托的应有委托人的委托书等。二、拆迁计划该拆迁项目官方批准的拆迁整体方案,如拆迁范围在什么范围之内,四至的至线参照物,拆迁的详细开始时间和截止日期,提前拆迁的补偿奖励措施和标准,临时安置的补偿如租房补偿等事项。三、新建项目拆迁后建筑物的建筑名称、建筑面积、绿地面积、荷载等级、抗震等级、配套措施、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建筑项目验收等级、平面图纸、布局鸟瞰图建设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四、标准对拆迁的房产的价值征收补偿标准、征收补偿标准的依据、出具评估报告的评估名称、法定的评估资质证、评估的程序、评估的标的等;对不满意拆迁公司委托的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可以申请其他评估公司重新评估等事项。五、征收补偿方式对拆迁补偿的标准无异议后拆迁人可以一次性向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被征收人也可以选择房屋回迁,若协议回迁的要注明回迁的面积、楼层、及其他事项。六、协调异议在确定征收范围后,被拆迁人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被拆迁征收人若对协议有异议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1、明确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主体资格 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第一项内容即是要明确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主体是谁。一份合法有效的协议首要内容就是要有适格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中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资格。 2、拆迁行为的前提 《拆迁条例》第二条及第三条指出: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条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 3、被拆迁房屋概况 被拆迁房屋概况是否明晰,将影响被拆迁人可得的补偿款是否恰当合法。根据《拆迁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补偿款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4、约定拆迁安置补偿事宜 拆迁安置补偿事宜的约定共分两部分: (1)拆迁房屋补偿费。 (2)搬迁补助费及临时安置补助费。
1、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民事合同,只涉及民事问题,如拆迁过程中如何安置被拆迁人、承租人,如何补偿被拆迁人的损失等问题。而能否进行房屋拆迁则属于行政行为,不是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2、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当事人具有法定性和特定性。协议的当事人是指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涉及到租赁房拆迁的,承租人也可以成为当事人。3、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要条款,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2)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3)搬迁期限;(4)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以上内容属于强制性规范,法规原文中的用语是“应当”而不是“可以”。4、房屋拆迁协议的签订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法律虽未明文规定采用何种形式,但由于房屋拆迁协议约定的内容复杂,且不能即时履行,因此,房屋拆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5、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拆迁协议必须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订立。6、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拆迁协议必须依法签订,其内容不得违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7、当事人违反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责任外,还应承担《民法总则》、《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行法律对拆迁的补偿方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这里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在拆迁前仔细阅读拆迁协议,不要盲目的进行认同。另外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做详细的阅读了解,才能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5人已浏览
248人已浏览
224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