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以下是对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有哪些规定的问题的回答: 1.本条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2.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亦按此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3.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等财产取得的所得。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五项所说的财产原值,是指:(一)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二)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三)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四)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五)其他财产,参照以上方法确定。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
这个是分段计算后再相加的税率表。 但实际工作中,是通过速算公式计算的,速算扣除数是可以推导的。 在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分段计算然后相加)的前提下,为了计算方便,采用速算公式进行计算,速算扣除数就是对原适用低税率部分因适用高税后的修正数。给你举个例,以7900元收入例,看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应纳税所得=收入-扣除标准额=7900-1600=6300元 第一级:不超过500元的。应纳税=500*5%=25元; 第二级:500至2000元的。上限减下限为1500元,应纳税=1500*10%=150元; 第三级:2000至5000元的。上限减下限为3000元,应纳税=3000*15%=450元; 第四级:5000至20000元的。因为你的应纳税所得最高在这一级距,因此是6300元减5000元为1300元。应纳税=1300*20%=260元; 通过上述四步合计税款为885元,计算是否正确可以通过速成算公式验证:6300*20*-375=885元。 不知你是否理解了? 附计算依据: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7人已浏览
1,603人已浏览
336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