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解除合同,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一)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二)具备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 注意事项: (一)合同解除一般只适用于单方违约...
能。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当事人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 2、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3、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另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其行为发明不履行主要义务的; 4、另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 5、另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6、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情形。不具备上述条件,一方当事人不能解除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当事人可以从以下方面搜集证据。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维护劳动权益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达成新的协议或者有过错的一方改正错误,消除争议。其次,调解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调解申请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提出。第三,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范围包括: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等。第四,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需注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不予受理。第五,监察举报投诉。劳动者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可以通过信访的方式,向各级工会、妇联以及政府信访部门反映。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八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0人已浏览
35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