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案件庭审程序根据规定,法庭的审判程序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 (1)开庭开庭是法庭审理的开始,其任务是...
刑事一审庭审程序: 1、审查公诉案件; 二、开庭前的准备; 三、法庭审判; 四、第一审程序的法律监督。 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初审。一审程序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事案件审理程序:一审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时,辩护律师为被告人辩护。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二审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收到判决10日内)裁定(收到裁定书5日内),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2、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刑事诉讼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1、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犯罪分子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者审判的诉讼活动;2、侦查是指特定司法机关依法采取的专项调查工作和相关强制措施,以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逮捕犯罪分子;3、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4、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5、执行是指刑事执行机关为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进行的活动。在中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1、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2、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3、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4、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5、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6、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19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293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