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如果在强制执行2年之后,被执行人仍未偿还债务,法院可以依法向其出具执行裁定书,并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扣押、冻结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照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法院强制执行程序中,执行费用在执行到财产时优先扣除,不预告向申请执行人收取。若法院在强制执行程序中查封被执行人房产,申请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需要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 如果无执行金额或价额,每件需交纳50元至500元。 2. 如果执行金额或价额不超过1万元,超出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1%交纳。 温馨提示: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如果犯罪人拒绝缴纳罚金,法院将强制执行,并且可能会影响罪犯的减刑资格,也不能假释。罚金是一种刑罚方式,指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根据《刑法》第五十三条,罚金可以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如果期满后仍未缴纳,法院可以强制缴纳。如果罪犯无法全部缴纳罚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罪犯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罪犯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或酌情减少或免除罚金。
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可以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如果逾期被申请执行人仍未履行法院判决,法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查封、扣押和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如果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以采取限制高消费和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方法,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如果法院采取了上述措施后仍无法执行,则可以由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等以后发现了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财产时,法院可以随时恢复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0人已浏览
34人已浏览
33人已浏览
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