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发生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双方自愿协商(2)申请人民调停(3)申请行政调停(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法律、...
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有《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共有五章,分别为总则、医疗纠纷预防、医疗纠纷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有《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共有五章,分别为总则、医疗纠纷预防、医疗纠纷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该条例是为了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而制定的法规。
1.发生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医护人员)负责写出事实经过,同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2.发生纠纷的科室主任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讨论总结,从中吸取教训,纠正不足,制定杜绝类似纠纷的有关制度,科主任负责书写该起纠纷的讨论意见,上报医务部,并向患者或家属作出相应的解释工作,妥善解决好医疗纠纷。若确属负有医疗责任的医疗纠纷,科内能自行解决的,也要上报医务部备案。 3.经科主任及责任人解释、调解无效的医疗纠纷应及早上报医务部,同时上报有关纠纷的书面材料。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协商、调解、诉讼三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四十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8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26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