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若干疑难问题的会议纪要》十、以名人(登记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归其所有的,法院应当向其...
借名买房的认定依据是实际买房人与被借名人有签订相关的合同,如果合同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是有效的,但是有合同无效是由,或者违法违规,就是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经济适用房的借名购房合同,法院会进行更为细致的审查与区分,满足下列条件的借名购房合同可以认定为有效: (1)借名购买的经济适用房的原购房合同是在2008年4月11日之前签订的;(2)当事人明确约定在限制上市交易期限届满后再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或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具备上市交易条件;(3)登记人并非通过摇号取得购房资格的。此类借名购房合同因不具有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从而可以得到法院的认可。
一、借名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目前来说,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没有明确禁止当事人借名买房。但是,借名合同是否有效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如果所购买房屋为商业性的,那么借名买房合同一般有效。 如果所购房屋为经济适用房或其他保障性住房的,那么借名买房合同可能就无效。 借名买房合同的有效性主要是根据房屋的性质和用途来认定的,如果所购房屋为商业性的,则合同有效;反之为经济适用房或其他保障性住房的,则合同无效。 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关于借名买房纠纷案件的处理依据,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借名买房”的方式,即以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购房,而购房款项却由购房者自己支付。购房合同由出名人签署,购房款由借名人支付,房子由借名人居住使用。在物权登记的角度,出名人是房屋的法律权利人,即产权人。借名人出资却不是登记的产权人。出现是使用人和产权人分离的情况。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6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1,080人已浏览
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