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实施了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
变造货币罪的构成特征有:本罪的侵犯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以剪贴、挖补、揭层涂改等方式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上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变造货币与伪造货币是不同的,变造货币是在货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加原货币的面值;伪造货币则是将非货币的一些物质经过加工后伪造成货币,有的伪造货币的行为要利用货币,如采用彩色复印机伪造货币的。 变造的货币在某种程度上有原货币的成分,如原货币的纸张、金属防伪线等;伪造的货币则不具有原货币的成分,如将真实的金属货币熔化之后铸成新币。 变造货币的犯罪受到其行为方式的限制,变造的数额远远小于伪造的货币的数额,而且变造货币的犯罪是在真实货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行为人为此还须先行投入一部分货币才能进行变造货币的犯罪,其牟取的非法利益往往小于伪造货币的非法所得利益;而伪造货币的犯罪有的是成批、大量地“生产货币”,社会危害性相对变造货币要大得多。
变造货币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变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变造货币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变造的货币进入流通,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意图。 变造货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变造货币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实施了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变造货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二)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变造货币的行为均可构成本罪。(4)本罪主观上是故意的,有意使变造的货币进入流通,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3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