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处理该无效合同的方式有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承担责任。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因此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为:依据合同取得财产的一方应当返还财物。如果不能返还,应当折价返还。导致合同无效的过错方应当根据过错程度承担责任。根据《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无效的,行为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对合同无效有过错的,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近几年来,由于缺乏监管,网络直播平台混乱不堪,诱骗未成年人的行为屡禁不止。最近,最高法发布了7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案件,其中刘奖励主播160万人。刘出生于2002年,初中辍学。在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1月5日之间,时年不满18岁的刘某多次将父母用于商业资金流转的银行卡转到某科技公司账户,用于奖励直播平台主播,金额近160万元。刘的父母得知后,被拒绝与科技公司协商返还。之后刘某将科技公司诉人民法院要求返还奖励款项。经过人民法院多次组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刘申请撤回起诉,某科技公司自愿返还近160万元奖励款项,并已履行。未成年人作为一个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由于缺乏足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不仅对奖励主播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不一定知道高额奖励会给家庭带来什么不良的法律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父母需要加强对子女的监督外,还需要作为直接对方的直播平台,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行为。我们认为,在未成年人的奖励消费行为中,平台主播和平台运营商作为行为相对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更有效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应承担一定的义务,提醒未成年人不要过度消费。
一般不构成犯罪行为,但属于侵权行为,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3款规定:自然人死亡后,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其近亲属因此遭受精神痛苦,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89人已浏览
3,327人已浏览
1,343人已浏览
2,16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