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残疾人如果犯罪,一般情况下同普通犯罪分子一样,同样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也就是会坐牢,并不会因为其是残疾人,而得到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
对智障人士来说,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分为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智障人士和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智障人士。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人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律师处理的刑事案件中,有一类当事人相对特殊,值得我们关注:残疾人。我告诉你一个数据:中国有近1亿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也就是说,平均15个人中有一个残疾人,这个人口和我国少数民族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值得我们关注,那么残疾人犯法后法院会如何判决呢?今天,我们将简单谈谈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涉案残疾人是犯法还是构成犯罪。残疾人和其他主体一样,如果涉嫌犯罪,法院会根据涉案罪名、案件具体事实和证据,按照法定审判程序定罪量刑。可以说其他主体在同一个案件中会如何判断,主体换成残疾人后也会如何判断。同时,我国法律对残疾人的量刑有一些特殊规定,法院在量刑时也会依法适用。我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刑法中涉及残疾人的量刑规定,但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对聋哑人群体的规定必须达到聋哑程度,单独的聋哑或单独的哑不能适用于此。对于眼睛受损的群体,如果符合盲人标准,可以适用这一条。除盲聋哑外,残疾人还包括其他身体残疾。刑法没有规定相关量刑情节。因此,如果残疾人违法,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依法审判。
在律师处理的刑事案件中,有一类当事人相对特殊,值得我们关注:残疾人。我告诉你一个数据:中国有近1亿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也就是说,平均15个人中有一个残疾人,这个人口和我国少数民族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值得我们关注,那么残疾人犯法后法院会如何判决呢?今天,我们将简单谈谈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涉案残疾人是犯法还是构成犯罪。残疾人和其他主体一样,如果涉嫌犯罪,法院会根据涉案罪名、案件具体事实和证据,按照法定审判程序定罪量刑。可以说其他主体在同一个案件中会如何判断,主体换成残疾人后也会如何判断。同时,我国法律对残疾人的量刑有一些特殊规定,法院在量刑时也会依法适用。我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刑法中涉及残疾人的量刑规定,但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对聋哑人群体的规定必须达到聋哑程度,单独的聋哑或单独的哑不能适用于此。对于眼睛受损的群体,如果符合盲人标准,可以适用这一条。除盲聋哑外,残疾人还包括其他身体残疾。刑法没有规定相关量刑情节。因此,如果残疾人违法,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依法审判。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要正确适用我国刑法典第19条关于聋哑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规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适用对象有两类:一是既聋又哑的人,即同时完全丧失听力和语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聋哑和幼年聋哑者;二是盲人,即双目均丧失视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丧失视力者。 (2)对聋哑人、盲人犯罪坚持应当负刑事责任与适当从宽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3)正确适用对聋哑人、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原则:对于聋哑人、盲人犯罪,原则上即大多数情况下要予以从宽处罚;只是对于极少数知识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犯罪时具备完全责任能力的犯罪聋哑人、盲人(多为成年后的聋哑人和盲人),才可以考虑不予以从宽处罚;对于不但责任能力完备,而且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和后果非常严重的聋哑人、盲人犯罪分子,应坚决不从宽处罚。对应予从宽处罚的聋哑人、盲人犯罪案件,主要应当根据行为人犯罪时责任能力的减弱程度,并同时考察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来具体决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以及从轻、减轻处罚的幅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303人已浏览
1,3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