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被征地的一方对补偿的标准有任何不服的是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同样也是可以先收集证据申请行政复议,这样可以更快的保障到自己的权益,各地的补偿标...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接受征地补偿的行政复议时效自当事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行政复议的时效期一般为60天。被征用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在60天内申请复议。
我认为有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地方政府应该是向农民兑现惠农待遇的责任人,如其对你们的要求不予理会,就是行政不作为,可以以此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对你们的要求作出了不予满足的决定,你们则可以以不服该行政决定为由,同样提起行政诉讼。
首先,征地补偿是国家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农民集体土地而给与土地权利人的补偿,它是由征地这一行政行为引发的,属于行政补偿范畴。其次,征地补偿争议的双方,一方是实施征地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一方是土地权利人,前者是享有确认补偿对象、解释补偿标准等单方面特权的管理者,后者是仅有配合与服从义务的被管理者,争议双方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再次,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程序和法律效力看,根据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虽然在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听取土地权利人的意见,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最终确定不是争议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而是由市、县政府单方面确定的,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而且,经市、县政府审批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一经送达即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效力,具有拘束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具有确定力,符合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有关规定。从以上三个特点不难看出,市、县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行为是行政行为,土地权利人对于补偿标准和补偿数额的争议,是行政争议。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制定程序和法律效力看,征地补偿安置行为具有行政属性。市、县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行为既是行政行为,且该行为对土地权利人的权利产生必然的、直接的影响,是具体行政行为,那么根据《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土地权利人不服该行为,就应当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5人已浏览
99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