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的现行民事诉讼法律规定不足以保证公众参与社会公共权益的保护。 社会公共权益是公民个人权益的集合,因此,公众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天然积极性...
理论界对“恶意诉讼”有较多的论述,但鲜有对虚假诉讼的讨论。两者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却是有区别的。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的处罚是有法律规定的,但对于虚假诉讼的认定,尚未见权威解释或认定标准。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发布过《最高人民法院首次认定虚假诉讼案》的指导案例,但也没有提出具体的认定方式与操作指导意见
1、当事人之间关系特殊; 2、当事人诉称的案件事实虚假; 3、当事人诉讼行为高度默契,缺乏实质对抗; 4、当事人对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贷款来源、交付方式、款项去向等事实叙述模糊; 5、恶意利用自认规则,普遍以调解或缺席判决方式结案。
(一)虚假证人证言民事诉讼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虚假的证人证言。有时由于证人人数众多,且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出庭陈述,人民法院往往只能逐一到当地核实,有时为了找到每一个证人还要往返几次,工作量十分巨大,严重影响了办案效率。 (二)有关公章的虚假证据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利用盖章漏洞篡改证明内容、非法使用空白证明信或伪造公章。这些行为近年来在民事诉讼中屡有发生。例如,某区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当事人竟然伪造公安部的公章出具虚假证明。 (三)伪造、篡改国家机关文件问题有效证照、国家机关文件作为书面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力均属较强者,然而近年来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伪造、篡改的情况屡见不鲜。另外,现在诉讼中常出现多种伪造证件,如身份证、行车执照、学历证、房产证甚至离婚证,五花八门,分辨起来着实不易。 (四)虚假票据问题在民事诉讼中,民事主体之间是否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欠款是否付清,货物是否查收及其相关权利义务,很多内容要依赖票据证明。然而,现实情况是票据管理混乱,伪造票据现象比比皆是,查证起来有相当困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7人已浏览
116人已浏览
313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