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在法定期间内送达诉讼文书 2、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及合议庭组成人员 3、确定举证期限 4、组织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整理争议焦点 5、审...
1、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审限,是指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并没有计算在内。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和我市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一)当事人对纠纷事实有争议、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二)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三)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提起诉讼的案件;(四)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提起的一方当事人数量众多的共同诉讼案件;(五)一方或双方不在中国,争议较大的案件;(六)涉外、涉港澳、涉台的民事案件;(七)侵犯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著作权案件;(8)房地产开发、经营(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建设、合作建房、商品房买卖等)的案件。);(9)发回重审或提起重审的案件;(10)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影响较大的案件;(11)新类型案件;(12)其他复杂疑难案件。
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和我市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一审民事案件,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当事人对纠纷事实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 (2)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 (3)不服仲裁委员会裁决提起诉讼的案件; (4)依照第五十五条提起的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案件; (5)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在中国境内、争议较大的案件; (6)涉外、涉港澳、涉台的民事案件; (7)侵害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著作权案件; (8)房地产开发、经营(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建设、合作建房、商品房买卖等)的案件; (9)发回重审或者提起再审的案件; (10)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影响较大的案件; (11)新类型案件; (12)其他复杂、疑难的案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7人已浏览
178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2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