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个人互换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缴个人所得税。若个人互换自用5年以上、不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应按照“财产...
一、产权互换所需材料 1.不动产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不动产权属证书; 4.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材料,包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两家的房产交换, 1、契税部分可以按《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十条规定:房屋交换,交换价格不相等的,由多交付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一方缴纳税款。交换价格相等的,免征契税。 2、营业税部分按财税〔2009〕157号:自2010年1月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这是二个较大支出的税种,请对照政策来确定减免税额。
1、首先互换双方都要具有房屋产权证,否则房地产交易中心不进行更名业务的受理。产权证齐全的情况下需要互换双方夫妻二人(如果有未婚、离婚、丧偶的特殊情况除外)均到场,每一方都需提供户口本原件(夫妻二人必须在一个户口本上,并能体现出夫妻关系)、夫妻二人身份证原件、房屋所有权证,如果夫妻二人不在一个户口本上,则需要提供结婚证原件。 2、房屋互换需缴差额契税地税局直属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房屋交换需要缴纳差额契税,营业税与个人所得税正常缴纳,其中缴纳差额契税的原则是:房屋互换面积增大的一方需要缴纳增大部分面积的契税,房屋互换面积减小的一方则不需要缴纳契税。此外,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房屋交换不属于住宅交易范畴,不在长春市限购政策之内,即不限购。 3、互换协议内容尽量细化房屋互换方式在法律上是被认同的,但是在签订互换合同时,首先要体现房屋共有人的意见,每套房屋共有人需要都同意进行房屋交换。
房产互换是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在相互自愿的基础上,采用等价或不等价加补偿的方式相互交换住房的行为。它一般分为所有权互换和使用权互换两种形式。 一般情况下,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可以互换房屋,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房产管理部门出租的直管房产、企事业单位自管房的职工住宅,以及自住的私房或所租赁的私房。 但以下房屋不能进行互换: (1)房产权和使用权不清的房屋; (2)部队、公安、司法、档案等部门和学校、军工企业等单位的房屋; (3)属于违章建筑的房屋; (4)因城市建设需要,短期即将拆迁改造的房屋,未按规定赔偿的; (5)未按规定缴纳房屋租金的; (6)私自转让或转借、转租的房屋以及其他违反房屋管理政策的房屋 房产互换的方式包括: (1)使用权房屋之间的互换。关键在于产权人是否同意,如公房互换必须由国家经营出租单位同意办理。其次,超面积或明显收益一方按自愿协商原则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2)房屋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互换。关键在于分清所有权性质。房屋所有权变更一方按照正常买卖程序到房地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易过户手续,正常纳税,使用权不折抵价格。使用权需变更一方到该房屋所有权人处申请变更,并需经该所有权人同意才能成交。 (3)房屋所有权之间的交换。在这里关键是掌握交换价值对等与否。按照我国管理法规,交换产权房屋如经评估审定,价格相等则免交契税。如若交换产权房屋双方价值不等,根据国家有关契税条例,交换双方房屋价值差额,即价值高房屋价格减去价值低房屋价格,应该上交契税及其他有关税收。房地产互换不是简单的户权人或使用人名字的互换,只有掌握了有关法规,才利于互换双方的谈判,使双方能够真正按需各得其房。 三、去哪儿办理房产互换? 房管部门直管公房之间的房屋互换,要到房屋的在地的房屋经管单位或房屋调换站申请,并办理手续;单位自管公房之间的房屋互换,要向各自单位房管部门申请,办理手续,也可以委托房屋所在地的房屋调换站代为办理;私房业主与公房住户之间的房屋互换,双方需先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交易过户手续,然后再办理使用权过户手续。 房产互换提交的材料及程序: (1)需提交材料: A、互换双方房屋所有权证; B、双方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私章; C、当事人因故不能到场,需出具经过公证的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私章; D、双方签订的房屋互换协议书; (2)办事程序: A、互换双方本人凭房屋所有权证、身份证到办事窗口领取房地产兑换申请审批书。 B、互换双方持填写后的兑换申请审批书及其它需提交材料送交办事窗口,经工作人员审核后,预约时间到房屋现场勘查评估。 C、工作人员内部作业。 D、到财政局窗口交纳契税。 E、领取房屋所有权证。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清楚的知道房产互换其实是可行的,但具体还是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了手续之后,那么互换才会成功,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另外,在进行房产互换的时候其实也容易产生纠纷,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先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4人已浏览
11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