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即使某一方侵权产品或方法并没有正好落入某专利的权利要求的字面范围内,但却等同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发明时,等同原则允许法庭判决该方侵犯他人专利。 在中国,等同原则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中第一次有正式规定。在中国,适用等同原则有两个条件,一是与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二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规定的上述原则,可以概括为当事人平等原则,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一切诉讼当事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的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等同原则起源于美国判例,是随着专利保护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规则,现已在很多国家的专利侵权判断中得到了适用。本文通过对等同原则的典型判例进行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其理论,对等同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四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等同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主要以等同原则的起源、整体等同、方式—功能—效果、全部技术特征为主线,分析等同原则在美国发展的典型案例,明晰等同原则的发展概况;对德国和日本,概括介绍了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适用等同原则的特点。以期对等同原则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 第二章等同原则的适用。指出专利权的等同保护范围,实质是法官通过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将其扩大到与权利要求技术特征等同的技术特征。然后根据对案例及其理论的分析,指出等同原则的比较对象应当是权利要求中的全部技术特征,判据是方式—功能—效果准则,判断的时间点为侵权日,判断的主体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第三章等同原则适用的限制。介绍禁止反悔原则、公知技术抗辩、捐献规则对等同原则的限制。 第四章我国等同原则的完善。探讨了立法及审判程序方面应完善的措施,以达到审判标准的统一;对多余限定、变劣发明等特殊情况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1,158人已浏览
321人已浏览
28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